
《游牧社會的轉型與現代性:山地卷》出版
隨著民族國家的進入,山地正在由邊緣進入到國家的中心,而游牧也在遭遇國家推動的定居和集約化畜牧的影響。政治、經濟和生態環境三者共同作用于山地游牧,迫使山地游牧發生變化。在王曉毅研究員編輯的這本書中,通過一些典型案例研究,說明山地游牧的多樣性和其變化過程。由于這種本書是選自《游牧民》雜志,所以多數文章都是從游牧的角度研究山地游牧的。
本書共分為三部分:山地游牧的環境與社會、山地游牧的經濟與政治、山地游牧變遷。
關于山地與山地游牧:所選文章論述了三種游牧形式,即平原游牧、沙漠地帶和苔原游牧及山地游牧。在山區,游牧具有重要意義。與平原地區游牧一樣,山地游牧是一種有效的資料利用方式;游牧既是適應自然的結果,也是保護自然的手段;游牧可以幫助牧民規避天氣變化帶來的風險。
關于山地社會與游牧:一方面,游牧民族與國家處于持續的互動中,且越到現代,這種互動就愈加密切,另一方面,物資交換也將山地與國家的同志范圍密切聯系在一起。盡管山地游牧民族與外界有著密切的互動關系,但這畢竟是在他們生活之外的。在日常的山地游牧中,游牧民族面對著一下一些制度需求:首先,如何建立一個部落或社區的規則。其次,地方秩序不僅才在于社區之內,還存在于社區之間。然而民間制度并非是可以解決一切沖突的手段,社區內部、社區之間,乃至不同族群都可能因為競爭資源而進入到激烈沖突的狀態,靠地方制度無法解決所有沖突,因此需要國家的介入,經常不能解決問題,反而成為新沖突的導火索。
關于市場、國家與山地游牧:進入現代社會,游牧民族社會面臨國家和市場的雙重作用,因而發生急劇的轉變。首先,是分布的變化,由于畜牧業主要是滿足城市工業和生活需求,因此游牧區域就不僅僅是考慮草原和牧草的分布狀況,同時也會考慮市場進入的問題。其次,畜牧業生產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城市所需要的畜產品,直接服務于城市。對于游牧民族來說,國家或殖民政權所產生的影響會更大。國家進入傳統游牧社會中,其追重要的變化即使用國家的制度來代替原有的地方制度。游牧區域不再是遠離中心區域的邊緣地帶。
關于全球變化與山地游牧:山地游牧區域多是生態脆弱且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地區。但是,在山地生態環境受到越來越多重視的時候,也是山地環境急劇退化的時候。氣候變化導致草原的退化已經威脅了山地游牧。山地在國家政策的地位在發生變化。山地游牧對環境保護的作用也開始重新被認識。
在面對全球環境變化的時候,我們很難去預言未來,但是歷史可以作為一面鏡子,幫助我們思考。在這本書中所選編的九篇文獻從全球的角度去解讀山地游牧的過去。九篇文獻涵蓋了有關歐洲、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山地游牧,時間也跨越了幾個世紀。
在21世紀,中國的山地游牧將面臨全球最迅速的變化,我們在這里沒有選擇討論有關中國山地游牧的研究,是因為我們堅信中國的實踐將會更全面地回答21世紀山地游牧的命運問題。
地址:中國北京建國門內大街5號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1065室
電話:86-10-85195561 電子郵件: cress@cass.org.cn